查看原文
其他

“高质量陪娃”该在哪做?这位妈妈说:“厨房!”

虎姜妈妈 小花生网 2023-05-17

最近一段时间,新冠疫情逐渐平复,队友也结束了在家办公的日子。这也就意味着,我又进入到了一个人带娃的劳动妇女模式了。


就说这一天天的,因为不出门脸可以不洗,地可以不拖,但饭总还是要吃的。外卖送不来,又不能顿顿速食,总要腾出时间来做饭。做饭的时候娃干点啥,这是一个挑战全职妈妈的重要命题。


一开始的时候,我和虎姜做好约定,中午和晚上我做饭的时候,他可以看20分钟iPad。于是我准备好了寓教于乐的APP,又设定好了闹铃,开始“享受”每天两次,每次20分钟安静又惬意的烹饪时光。


起初,每当时间到了,我们基本都可以根据约定结束屏幕时间开始吃饭。但是渐渐我发现,非约定时间他对iPad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加上无法出门户外活动时间骤减为0,导致眼睛开始出现疲劳频繁眨眼的情况。


再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于是我取消了每日的屏幕时间。那么,在我做饭的时候,娃要干点什么既安全又不会作妖呢?想来想去,干脆!一起做饭吧!


这个想法在我实践了一两周以后,不得不说“疗效”还是相当好的。不仅一起做好了饭,而且早教含金量一点也不低!准备及烹饪的过程充满着乐趣,连前一阵我倾力打造的游戏室都收到了冷落。


本文由花友 @虎姜的小花园 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数学方面


想要做好饭菜,最离不开的就是基础的数学能力了,尤其是烘焙。


比如,我带着虎姜做面包或者饼干,会从称量材料开始。固体的面粉、黄油要用电子称来称总量,液体的水或牛奶,需要用到量杯。一边称量会一边将过程“口播”出来。


比如:我们一共需要300克的高筋面粉,现在倒第一勺,好……27.8克,还要再继续来一勺……这个过程可以渗透数量的大小,以及常见的重量,容积单位,还可以学习对应的称量工具。



前两天我和虎姜一起剥毛豆,一颗豆荚里的豆子最多不过3颗,非常适合他这个年龄段来“学习”。我们通过看和摸来猜测还没有挤开的豆荚里会有几颗豆子,然后再剥开验证一下。


大人们可能觉得这还需要过程嘛?不就是看一眼的事,但是拆开看这就是一个通过线索进行假设再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有一天我们做了苹果果酱,回头看看,这不就是绝佳的立体几何概念探索嘛!


一个接近圆球状的苹果,先切成厚片,再切成宽条,最后可以切成正方体形状的苹果丁。正向拆解后,我们再逆向复原,用苹果丁拼成条,用条拼成面,再用面拼成块。


▲一起做面条,先把面团压成面片,再把面片压成面条


想来我考大学时想要报考中央美院的建筑设计专业,辅导老师让我们回家用棉线切豆腐,也不过如此嘛!



剥蒜也算是厨房里最适合小朋友打杂的工作内容了。这里不仅仅可以锻炼到小朋友的精细动作,数学概念也是有的!


一头蒜有若干个蒜瓣,几个蒜瓣还可以拼回成一头蒜,这就是整体与局部的概念呀。剥完蒜还不算完,我们用压蒜器把蒜瓣压成了蒜泥,最后变成了香喷喷的蒜香烤排骨!


▲今天晚上吃的凉拌杏鲍菇,撕杏鲍菇的任务就交给娃了


语言方面


这两天周末,昨天是爸爸陪着虎姜剥蒜、压蒜泥,今天虎姜还对剥蒜感兴趣,我就又陪着他“玩”了一次。


剥完了两三头蒜,蒜皮堆成了小山,我突然想到了“鸡毛蒜皮”这个成语,于是捏了几片蒜皮放在手上让他吹一口气,以此解释鸡毛和蒜皮都是无足轻重的小事,我随口造了个句子:我们没有必要把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上。虎姜说:嗯!所以要把它放在手上。


我突然觉得,小朋友们真的个个都是哲学家。说得真好呀,无足轻重的小事,只有把他们放在手上,才可以let it go, blow it away。可是我们这些大人,又有多少时候,被这些小事搞得很心烦呢!


▲做柠檬汁的工作准备


每次做一个主题工作的时候,我尽量用一个小白板写上活动主题,在过程中,也要求自己尽量用更加丰富的语言来描述过程。绵软、醇厚、酥脆、浓郁,这些描述食物的词汇,如果不是下厨房,怕是要在很专业的主题绘本上才可以见得到了。


同时也会捎带手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英语启蒙。因为是一边动手做,一边说,就是就是天然的TPR情境,也符合可理解输入的原则。很多地道的说法我不会,就去网上查,然后写在N次贴上贴在家里做小手抄。


有时候我们还会在使用真实食材制作之后,再用玩具cosplay做个小复盘,引导他回忆和描述一下制作的过程。


▲在吐司炉旁边贴了一张如何烤吐司的“小抄"


科学相关


家庭环境中,怕是没有哪个场景能像厨房一样,发生如此多物质形态的变化。


面粉+水,搅拌揉匀可以变成面团,一开始是絮状粘手的,慢慢成团变光滑,如果做面包,还会搅打出筋成膜。


做发面,就涉及到面团发酵的过程,面团的实际重量没有太多变化,但是体积能够变大一倍甚至两倍,手感变的轻盈,排气后又变的紧实有弹性。一块生的面团,发酵好后送入烤箱,还会继续发酵“长大”,没多久开始上色直到烤熟。


每次把食物送进烤箱,我都会在烤箱前放一把小椅子,给虎姜布置一个小任务,他观察烤箱里的食物发生了那些变化,比如,面包开始上色了要告诉妈妈。这不仅仅是专注力观察力的提升,更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期待,是感受自己动手带来幸福感很重要的时刻。



有一天上午虎姜看到了台面上的煮蛋器,突发奇想要吃煮鸡蛋。我们就拿了两个鸡蛋来煮。不同的是,这两枚鸡蛋出锅的时间不同。都蒸好以后再切开,看一看不同的烹饪时间对鸡蛋状态和口感的影响。经过对比之后,虎姜心满意足地告诉我,他更喜欢吃嫩嫩的那一种。


除此之外,处理食材的时候,还可以聊一聊这些蔬菜是来自植物的根,还是叶,还是花呢?是长在树上,还是埋在土里呢?


压蒜泥和挤柠檬汁都会用到对应的工具,我会在他使用压蒜器的时候提醒他回想一下,用过的哪个工具和它很像?其实他们用的都是杠杆原理。如果手头没有特别合适的工具,又有哪些其他的东西可以完成榨汁的任务呢?


营养相关


虽然我觉得就烹饪水平来说,我也算得上妈妈圈里的种子选手了。但很遗憾虎姜吃饭这件事并没有想象中顺利,不喜欢吃蔬菜让人很头疼,只能变着花样来。


有时候我也会写写画画地跟他讲讲营养方面的小知识。幼儿园老师说,春季课程会有蔬菜种植的内容,经过自己种菜,小朋友们都会爱上吃蔬菜,我也真的是很期待快快开学!



现在信息爆炸,孩子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很有可能20年后他们要从事的工作内容现在还不存在。那么到底教孩子学点什么好呢?我非常认同要教授孩子学习“具有生活价值”的内容。


所以除了上面这些“知识”,我也会告诉他如何在厨房里保护自己的安全。


从烤箱里出炉的面包很烫,要戴隔热手套,蒸锅里出来的清蒸鱼也很烫,但我会选择用盘夹。这两个工具的作用都是保护我们不被烫伤,但是应用的情境却略有不同。


厨房里的工作任务不仅多,还很繁杂,规划好时间也很重要。前面说到让他在烤箱面前等待和观察,也是感受时间流逝的方式。以此也引发了用磁力片尝试规划一日流程的小讨论。



工作结束的厨房,要像游戏室一样打扫干净,像没有用过一样。吃过饭我会给虎姜安排擦自己餐椅的任务(虽然之后肯定还需要我再擦一遍),以及帮忙从餐桌往水池端碗的任务。


一开始我给他的都是不怕摔的塑料盘子,现在我有时会故意给他一个玻璃或者陶瓷的餐具,叮嘱他要照顾好这只漂亮的杯子。每次他都会小心翼翼地踱着步子认真地端到水池边,这种认真投入的劲,反而要比不怕摔的盘子强很多。


我并不会在他帮忙做家务之后给一块饼干或者是答应他买一个新玩具。因为做完家务所得到的奖励,就是整洁带来的愉悦感本身。


一些意外收获


在带虎姜做饭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习得了一些有计划性带入厨房的小知识,他身上还出现了我不曾期待的一些变化......


更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美


周末一起插花之后我将花瓶摆在餐桌,这几天吃饭的时候虎姜总对我说:“妈妈,餐桌上的花真好看。”



美育之外,虎姜开始主动帮助爸爸妈妈了——


变得更体贴


有一天我肚子不太舒服贴了一张暖宝宝,躺在床上休息,虎姜一下扑在我的肚子上。我刚想告诉他这样突然扑上来妈妈很不舒服,但是接下来的一句话让我羞愧不已。他说:“虎姜是妈妈最暖最暖的暖宝宝。”幸好幸好,我没有因一己之见将难听的话说出口。


现在这个小朋友,在晚上离开客厅准备睡觉的时候会提醒我给还没下班的爸爸留一盏灯;在早上起床的时候会说想要自己做饭,喂爸爸妈妈吃;看我在厨房做饭光线暗,会搬着凳子帮我开灯。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通过下厨房,我可以“教”会孩子很多东西。


但是渐渐地我发现,其实是孩子在带着我们反思和成长。他们理解这个世界的角度,往往会带给我们全新的思考。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点击“阅读原文”,与作者交流...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